当前位置:历史 > 历史长河 > 详情

陇南市礼县民间社火的一支奇葩——“高跷”

2023-05-05 21:38:20   来源:历史频道   评论

文/ 薛小平 刘小平

陇南市礼县城关镇东台村民间社火历史悠久,代代相承,其内容除了舞龙、狂狮、划旱船、赶毛驴、扭秧歌、耍花棍、大头娃等外,当属“高跷”最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在县境内高跷社火艺术中独具魅力。东台村民间社火头、现年73岁的李心存老人说,他自1962年十多岁起每年都耍社火,参与高跷表演。我们村的高跷脸谱规范正宗,组装高、险、奇、特,种类繁多,新颖别致,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地方色彩,堪称一绝,成为东台村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

东台村高跷,俗称高脚子,是一种古老的传统社火艺术,也是本村社火系列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种类,表演内容丰富,所扮演的折子戏剧目主要有《黄河阵》《万仙阵》《三打祝家庄》《反五关》《过玄关》等10余本。高跷表演时一般选本村15到30岁的年轻人参与,最少为15架,最多时为30多架。演员画脸装扮后,分别用最高2米左右,最低也要在1米左右的松木椽或者柳木椽制作的木腿子紧系在小腿外侧,依剧情要求列队而行,并按剧情作哑剧动作,时而“圆场”,时而“龙摆尾”、“插花”,行走自如,有惊无险,不时博得人们阵阵喝彩。

东台村高跷  薛小平 摄DSC_6671_副本.jpg

一、历史渊源

椐李心存老人说,我们祖先流传,在唐代、宋代时期道教和佛教盛行,人们过春节时也就是正月十三,高跷等社火主要是给本村的“黑池雷王”及方神“党爷”敬神时演出,俗称“神社火”。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村上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加之该村地处县城城郊,由于人们宗教信仰和祭祀习俗的需要,高跷社火在表演形成、表演内容、表演水平乃至规模上,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升华、改进和提高。从当初单一的以“祭神”为主的宗教祭祀活动,逐渐发展成演绎各种传统社火剧目、历史典故人物,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教化民众崇尚忠孝的大型传统文化艺术活动。在每年春节期间举行的社火表演活动中,既恪守传统的祭祀礼仪,又大胆创新,不断加入新的文化元素,使这一传统的民间表演艺术日臻完美,绽放出绚丽夺目的艺术光彩。

二、基本规程

1.派身子:每年进入腊月后,东台村三个自然村各推举出一名社火头,由社火头人给每家派身子,主要是家庭里有年轻男子的户出人装身子,让其为扮演的角色做准备。同时,家家户户都要有人参加社火演出活动。踩高脚的一般选18岁到30岁左右的年轻人,人选确定后统一集中到指定的场地开始练习,未派上高跷身子的人就派舞龙、耍狮子、唱曲子、敲锣打鼓等配套身子,秧歌队由18岁以在上到50多岁的妇女组成。这样,社火表演队伍的身子就派好了。

2.楔木腿子:高跷木腿子的制做,一般采用的制作木料主要是不变形、图轻省的松木椽,也可以选柳木椽,但其易变形,且稍重。总体要求是制作的木腿子要轻巧、光滑、耐磨,且不能折断、不打滑。由本村木匠统一制作,成年人按高2米左右,年纪较小者按1米左右,木腿子上粗下细,具有一定的承载重量,在其上方与演员小腿至脚底相当的地方楔脚踏,以便于脚踩。同时在脚踏与木腿子之间的结合部要安装支撑的木条,目的是对脚踏起到助力作用,不易被人体的重量而压断。

3.装身子:先是画脸谱,高跷社火的传统脸型谱式,也属一种极为讲究的脸谱艺术,大致与传统秦腔剧中的人物为主,分“生、旦、净、末、丑”等多种脸谱,人物脸谱形象表现的要活灵活现。其次是穿服装、戴头帽、挂胡须。表演者一般身穿四蟒(戏曲中文官角色所穿的蟒袍)四靠(戏曲中武将角色所穿的铠甲即扎靠)戏装,这些服装和表演所需要的道具等等都要在年前腊月就得购置备齐。再次就是绑腿,一般用细麻绳或布带或背包带,将表演者的双脚各踩在脚腿子的脚踏上,左右小腿和脚都要固定好后再用绳子牢牢地绑在一对木腿子上部,扎绑结实后,由其他人用长木棍扶住或表演者靠在墙上等待表演时再独立行走。表演时手持的道具有“矛、锤、钺、戟、棒、枪、锏、鞭”等等,根据扮演者手持的器物,使观众不难看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4.演出:

(1)参神演出。东台的社火从正月十二晚上开始首演。表演黑社火,一般情况下装的是《黄河阵》为主要曲目,社火队伍敲着锣、打着鼓,放鞭炮,开始演出。正月十三是本村“黑池雷王”春祭的日子,社火队伍要在黑池龙王庙和党爷庙进行隆重的参拜演出,庄间老人们进行相应的祭祀活动。以祈求保佑本村风调雨顺、五谷丰凳、四季平安。

(2)社火演出。从正月十四在邻近村庄进行拜年交流演出,正月十五进县城演出。每一场的表演程式先是舞龙(也叫打场子),表演双龙戏珠,两条龙上下翻腾,游动自如,表演精彩,期盼风调雨顺。其次是狂狮子(耍狮子)表演的方式是狮子滚绣球,狮子数量一般为两大两小,大狮子表演程式,小狮子表演搞笑,间杂民间武术表演,表演刚劲有力,诠释了劳动人民战天斗地,向往美好生活的不懈奋斗精神。第三是高跷表演,数十架高跷者依剧情排成次序绕圈子、走圆场,在尕女子手持花盆扭“十”字步走场子和唱社火曲子的男长者(一般多者十多人,少者则五人左右)的唱曲声中走场表演。唱曲有《撒金钱》《十对花》《赶船》《五鼠闹东京》《姑娘采花园》《赛北京》《十二花梅》《大桃红》《敬状元》《绣荷包》等,高跷将本场表演推向高潮。再下来表演的是打起锣鼓,划旱船、赶毛驴、耍花棍等传

统社火节目,最后上场表演的是阵容较大的队伍“扭秧歌”。

正月十六晚将高跷改为夜社火,装《五雷阵》等武身子,逐家逐户驱邪祈福。社火队伍所到人家屋里屋外灯火通明,以最高规格盛情接待社火,鞭炮响起迎接社火,点香蜡,行跪礼,社火节目在院子里表演的同时,户主人就开始给表演社火的所有人男的敬香烟,女的送糖果,经济条件好的家庭还要给送上数量不等的礼金、烟酒等,表演结束后,鞭炮响起送社火。社火入户表演结束后,还要表演一场夜社火,最后社火队面向本年福神方向点起香烛,行跪拜礼,将所有装扮社火用的纸品一齐焚烧,谓之“卸将”。一年的社火活动由此结束。

东台村高跷  薛小平 摄IMG_5049_副本.jpg

三、突出特点

1.文化兼容广且丰富。东台村高跷社火表演兼容夜社火和高跷,演出的剧目多,前三皇、后五帝,历朝历代,直到21世纪新时代,都有生动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从舞台大戏到民间传说故事都能兼容并蓄,既可扮演古典戏剧,也可扮演民间传说故事,还可即兴发挥,现编现演。同时对周秦文化传承和巴蜀文化借鉴吸收,促进了多地文化的交流渗透。再就是参与者众,表演队伍强大,阵容壮观。

2.原生态传承完整。在东台村由于高跷社火很早是在春节正月十三给本村“黑池雷王”和“方神党爷”敬神祭祀演出的“神社火”,这使得本村高跷社火具有较明显的仪式感,相对的传统意识局限,使东台社火中的高跷较完整的保留了它的原生态和传统表演曲目,从而更显其神秘色彩且传承非常清楚,表演内容和形式都是朝朝代代老祖先流传下来的。

3.民间艺术性生动。高跷社火,一直是本村民间进行宗教祭祀庆典的重大民俗活动,是根植乡野坊间的民间艺术之一,在表演风格上具有大众化,它把舞台戏剧艺术用最朴实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大众百姓,使民众在娱乐中得到教化和引导,因此,在民间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4.艺术感染力丰富。高跷社火以其高、巧、奇、特、险、美、趣、逗著称。最高的木腿子长达2米左右,这在礼县高跷社火表演中是最长的木腿子,表演队伍走在大街上,如巨人一般,站在大街任何角落的观众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说到巧,训练有素的表演者行走有度,大步流星,行走如风,如履平地,表演时可走“8”字,走圆场,龙摆尾,插花十字或作跳扭摆等动作,十分灵巧,让人叹为观止。

四、主要价值

东台村高跷社火,是本村社火当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表演形式,已历经千余年传承,是当地最富特色的群众传统文化娱乐方式,并经岁月的锤炼,逐步形成了一种完整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在社火艺术中别具特色,在县内民间艺术领域有很大影响。高跷社火已成为当地群众节日当中离不开的文化娱乐精神需求,兴盛不衰,人们自发组织、自发参与,积极性高涨,群众基础广泛,使得这门民间艺术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它悠久的传承具有历史价值,传统的表演艺术形式和丰富的表演内容,具有宝贵的文化价值,同时它绝技般的高超演技,又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1.高跷社火在悠久的演变历史过程中,传承谱系分“家传”和“师传”两种,历代传承,源远流长。按传统习俗,每年腊月二十三开始筹备,正月十三开始首先参神演出,再与其他社火一起参加社火演出,多少来年从未间断,一直延续至今(“文革”时因破“四旧”而中断,近三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未开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2.高跷社火以其“高、巧、奇、险、美、趣、逗”为显著特点,属高难动作的哑剧艺术,它的人物造型犹似一幕幕诙谐幽默、夸张生动的活漫画,有崇尚忠孝、扬善惩恶、热闹喜庆、教化人心的目的,使观众在寓教于乐中笑而观之、乐而思之、意味无穷。时至今日,这门古老的表演艺术仍然被群众喜闻乐见,以其极强的生命力展现了它教化民众、弘扬美德的实用价值。

3.高跷社火的表演内容十分丰富,它源于当地早期祭祀习俗的需要表演神戏开始,经过漫长历史的锤炼,发展至可扮演各种历史剧目、民间传说的剧情和人物。在赵心存家里至今仍然保存着经过几代人整理流传的社火演唱曲目就达十多首。高跷社火的传统脸型谱式,也属有讲究的脸谱艺术,脸谱干净,细腻,分生、旦、净、末、丑等种类,充分表现了秦文化气息并与之一脉相承。这些表演内容、曲目、唱腔调子及相关服装和道具,都具有珍贵的文化价值。

4.高跷社火的表演花样颇多,精彩传神。高跷是集戏剧艺术、木工艺术、物理定力等多种艺术和科学的完美结合,尤其是在力的分解和把持稳定方面有相当大的难度。表演高跷社火十分危险,不经严格训练者绝对不准上场表演,年龄偏大者也不能上场表演,街道湿滑时也不能上场表演,否则,就有发生意外的危险。这要求表演者要真正掌握其要领,苦练基本功,具有高超的表演技艺,才能在演出时如耍杂技,惊险壮观、妙趣无穷。这在当地人被称为“绝活”,是值得研究和传承的独特技艺,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与时俱进的东台村民间社火,随着时代发展,大胆创新,每逢春节,不仅在本村、邻村进行演出,同时,也走进县城街道,在锣鼓喧天,鞭炮声声、观众如潮的氛围中,舞龙、狂狮、扭秧歌,行走在社火表演队伍中的高跷浩浩荡荡,则独树一景,为全县人民拜年,成为一道亮丽的传统文化风景。

原汁原味的东台村高跷社火是礼县民间社火艺术中的一支奇葩,这一古老的民间社火艺术,不仅丰富活跃了当地群众文化生活,也必将对礼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文化繁荣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纪录网2023版3.jpg

相关文章

绘画

【陇上绘画书法名人名家】麻弘

【陇上绘画书法名人名家】麻弘

麻弘,男,职业书画工作者,自幼学习书画,师从马西园、范有信..[详细]

书法

【陇上书法名人名家】王淑华

【陇上书法名人名家】王淑华

王淑华,笔名逸境。现为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妇女书法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