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二:梅花香自苦寒来

    ——焦爱琴,从小保姆到优秀大学生

  背景资料:为了培养干部后备人选,缩短人才成长周期,加快年轻干部选拔、培养步伐,近年来,中央和省、地市各级组织部门从应届高等院校毕业生中选拔了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大学生到基层锻炼。

  2001年初春的一天,中共兰州市委组织部收到了一封名叫焦爱琴的同学写来的特殊的自荐信,展读来信,我和在场的吴志伟、王绍顺、郭兵红等同志无不受到强烈的震撼。

  一

  尊敬的兰州市委组织部领导:

  我是甘肃中医学院针骨系针灸推拿专业九六级学生,家在秦安县王窑乡焦沟村,那是一个“半年庄稼半年跑,半年不跑吃不饱”的远离现代文明的小山沟。大哥大学毕业后现在在一个县的法院工作。二哥高中毕业后没能上大学,一直在外地打工。大弟在部队服役期间考上了军事院校。小弟因家中经济拮据,再加上父母亲年老体弱多病,故初中毕业后被迫辍学。

  各位领导,请允许我在此多说两句我们家中的情况。我的父母亲皆为一字不识的农民,两位家长是如何供养我们五个孩子上学的呢?“出门跑外一挑货,回家挑来一担粮”。在我们还小的时候,就记得父亲经常在外奔波,在青海湖捞盐,在新疆戈壁沙漠采药,在甘肃做小货郎,在陕西当麦客以维持生计,几乎整个大西北,都有父亲劳动过的足迹。后来父亲年纪大了,就在周围的村子里给有钱人家挑粪、翻地。后来,我们都渐渐长大了,知道要继续读书,就必须帮助父母亲干活,自己挣学费。于是,我们在暑假里,承包村里有钱人家的麦茬地,翻一亩地8~10元钱,为了这微薄的收入,我们全家总动员,经常早出晚归,整整一个暑假,虽然累得精疲力竭,但是,几个孩子的学费却不用发愁了。就这样,我们一步一步地走到了今天。五个孩子,竟然有三个考上了大学,这对一个经济拮据的农民家庭来说,的确令人羡慕。但是,人们看到的往往只是鲜花,而鲜花背后的血、泪和汗水又有谁知道呢?

  我们姊妹五个,数自己的人生之路曲折。在我上到小学四年级时,因家中经济太困难而被迫辍学,来兰州当保姆。那会,我又瘦又小,只有11岁,但三年的保姆生活,至今记忆犹新。那时,每当碰见一个去上学的小朋友,我就忍不住要流泪,我多么希望我也能像他们一样背着书包上学堂啊!那时非常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但是自己又不会写信。多少个夜晚,我都是含泪入梦!

  后来回到了家,我恳求父母允许我继续读书,并且把自己在外没有知识的苦处告诉了他们,再加上亲戚朋友的劝解,父母终于答应了。

  对于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我是倍加珍惜,一边帮助父母干活,一边勤奋读书。“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终于,我实现了自己的奋斗目标,于1996年考上甘肃中医学院,第二次来到了兰州!

  自从踏进大学的校门,我就下定了决心,决不荒废每一天。从大一开始,我就担任本班的宣传委员,主持办黑板报;虽然工作较忙,但是自己的首要任务学习却从没有放松。到大三时,我又担任了团支部书记。此时,工作量加大了,有时要写好多东西,但我总是按时或提前完成。与此同时,我加倍地努力学习,希望尽量多掌握点专业知识,以便将来能更好地为患者解除病痛。因自己工作的认真和学习的刻苦,获得了本院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回首四年的大学生活,虽然不是都做得满意,但也算成绩可佳:大学期间,学习总评我名列全班第二,是甘肃中医学院第一批“恒安集团”的受助者之一,而且多次被学院评为“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1998年五四前夕,我同时被共青团甘肃省委授予“全省优秀共青团员”和甘肃省“新长征突击手”光荣称号。黑发须知勤学早,学海无涯苦作舟。我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而是时刻在寻找自己的差距。也是这一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现在马上面临毕业,每次上人才市场找工作,人家一看我们的专业就不停地摇头,令人心灰意冷,我感到自己无路可走。在兰州,除了在校的老师和同学,我无任何亲戚朋友。正当我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学院学生处通知,让我填写一张表,并且写一个参加市委组织部选干的申请书。对于这个意外的惊喜,我当时真有点不敢相信。

  但在选干面试中,有领导认为我年龄偏大,担心我可能一参加工作,就要考虑个人问题。其实不然,从迈进大学门槛的那天起我就抱定这样一个想法:事业上不成功,绝不急着去谈情说爱;我有我的奋斗目标,小小的年纪辍学当保姆,可谓饱尝了生活的艰辛;几多哀求,几多哭诉,才得以重返校园。当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我更感到了苍天对我的厚爱。于是,我下定决心不但要念大学,还要读研究生。因此,当同学们成双成对地进舞厅、逛大街时,我并没有因此而动心。

  有了奋斗的目标,意志也就非常的坚定。周末,是大部分同学大放纵的时间:进舞厅、压马路、唱卡拉OK……应有尽有,无所不有,而我却全神贯注地泡在图书馆里。大学五年,我不但吸收了丰富的知识营养,掌握了大量为患者解除病痛的专业知识,而且在政治上、思想上、能力上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使自己从一个内向、害羞的农村女孩变成一个活泼、大方的大学生。

  从自己平时的实力看,考上研究生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于是,我报考了上海中医药大学。考上海,专业课的试题肯定要比其他院校的难度大,但是,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经过几个月的奋战,终于熬到了考研的那一天。可谁知,在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我却病倒了,考了两天半,我都是在半清醒中度过的。考研结束后,我知道自己失败无疑。成绩一公布,果不出所料,和自己平时学习差不多的同学,人家都考得挺高,都能录取,而唯独我,以6分之差失败了!!!此时的我,酸甜苦辣,尽在不言中……

  今后的路该如何去走呢?尤其是我们学针灸的,找工作难于上青天啊!我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后来听说有留校名额,我抱着一线希望去问,得到的回答是:学校留男生,不留女生。顿时,我的心都凉了!

  想起头发花白的父母亲,我忍不住泪流满面;想想整整五年来的刻苦努力,还有,我就像父母身上的寄生虫,在不停地吮吸着他们体内的鲜血,使他们面色苍白,骨瘦如柴!他们期盼的是什么?而我,我能给他们带去一份喜悦吗?我的心在颤抖,我的灵魂在哭泣,我犹如掉进茫茫大海的蚂蚁……

  市委组织部的选干面试,使我重新点燃了希望的火花。然而谁能料到我因辍学三年造成的年龄偏大,又可能成为就业的一大障碍!市委组织部的各位领导,希望你们能够给我这样一个几经磨难的学生一个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所学知识,回报父母、回报老师、回报社会的机会吧!

  我对市委组织部的选干寄予了我所有的希望,也是我最后的希望,我在苦苦地等待,等待……

  最后,我恳切地期望市委组织部能给我一次在基层工作的艰苦岗位上不断地锤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请相信,我说到做到,意志坚定,决无二心。我服从党的分配,无论让我去哪里,我都愿意去,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深知农村民众的疾苦,能为他们做点有益的事,也算我没有白上五年大学,也算是实践了一个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

  此 致

  敬礼

  学生:焦爱琴

  2001.4.18.11:10/AM

  二

  后来,我见到了焦爱琴同学,她戴着副近视眼镜,短短的剪发,穿一件黄球衣,既朴素又大方,恬静而清秀。我们坐下来,有了两次较长时间的交谈,从中又了解到了一些更加具体生动、更加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念书,但在我刚上四年级时,因为家庭经济负担太重,再加上农村盛行的“女孩读书无用论”的落后思想,父母亲决定让我辍学,当时听了简直是如雷击顶。我哭了,但伤心的泪水未能改变我的命运。于是,我被迫告别心爱的书包,开始和父母共同劳动。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确是这样,那时虽然自己年龄还小,但已学会了煮饭、喂猪、喂鸡。父母上地干活,家里已不用操心了。

  后来,一位亲戚说我这个孩子很勤快,她愿意给我找点事做,即来兰州当保姆。一来可以给家里挣点钱,二来还可以给家里省些口粮,父母听了欣然同意。于是,我被一位矮胖的老太太带上了西去的汽车。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这个美丽的城市——兰州。

  新的生活,使命运有了转折!初到这个繁华的大城市,我对眼前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所见所闻太新鲜了!说实话,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我会在这么美丽的一个世界里开始一种新的生活,而且一晃就是三年。也正是这三年,改变了我的思想,改变了我的人生道路,改变了我的命运!其中的一些人和事,至今想来,历历在目。

  记得刚到老太太家时,每天领着一个刚学跑的小男孩在附近玩耍。渐渐,我发现有许多小朋友在放学回家后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做游戏、讲故事。这时的我,总是胆怯地站在稍远的地方,用羡慕的眼光看他们玩或“偷”听他们讲故事。时间久了,这些小朋友也热情地邀请我加入他们的“联盟”。从此,我们成了好朋友,也是从那以后,我每天都很开心,而且有很多收获。我曾好奇地问他们:“你们怎么会知道这么多新鲜事?”

  “是老师教的,在书上学的。”他们自豪地回答。

  后来,一位叫秀秀的上中学的姐姐问我:“小朋友,你念过书吗?”

  “念过,念到三年级了。”

  “那我考你一个字。”她边说边在纸上写了一个“撮”字,我想了想,告诉她此字的读音。没想到,她却这样夸我:“你真行,不但认识字,而且尕尕的就能给别人带娃娃了!”受到她的夸奖,我心里非常高兴。

  从此以后,每当看见那些活泼可爱的小朋友背着书包去上学时,我总是目不转睛地望着他们的背影,心想,如果我能和他们一样该多好啊!当我知道他们的学校不远时,便经常领着那个小男孩去他们学校附近玩耍,而且时不时地躲在校园内某个安静的墙角下聆听学生跟着老师大声读书的声音。说真的,当时觉得每每听到那朗朗的读书声,心里总会感到无比的满足。渐渐地,我渴望走进学堂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有了这种想法,我突然变得很想家,但是,我无法和家人沟通,因为我不会写信。老太太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安慰我说:“你在我家再呆一段时间,然后我送你回家,说服你的爸妈,让你继续上学。”这一承诺真灵,于是我又安心地呆了半年。

  离别三年,与父母重逢,真是悲喜交织。老太太没有忘记自己曾对我许下的承诺,说出了一直萦绕在我心头的那句话:还是让爱琴这娃娃继续念书吧!恰好就在这一年,本村一位补习多年的姑娘考上了兰州医学院,消息传开,轰动了全村,这个曾被村民们认为是“肯定考不上,白费爹娘的干粮”的姑娘,竟成了本村有史以来的第一名女大学生。这件事,对我父母亲的思想转变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且,我又向父母保证:念书之余,尽力给家里多干活。父母亲终于点头答应了。

  三

  说到这儿,焦爱琴亮亮的双眼里早已充满了莹莹泪花。许久,才又继续说下去……

  重返校园,道路何等坎坷!

  告别书本三年,曾和自己同级的同学都上了初中,而自己才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别人的嘲笑不在话下,最使我苦恼的还是好多常用字都忘得一干二净。看我忧愁的样子,刚升入小学五年级的弟弟,这个小小男子汉却做出了惊人之举,他诚恳地说:“姐,我留级,咱们都从四年级开始,你不会的,我帮你。”从此,这个聪明好学、兴趣广泛的弟弟成了我最好、最方便、最有耐心的老师,成了我学习的最好榜样。

  那些年,我付出了比一般同学多得多的艰辛。除了学校的学习之外,回到家里,在田间干活休息的时候,在厨房烧火做饭的时候,在一个人去挑水的时候,我都随身带着各种字条、笔记,一有空就偷着学。就这样,我实现了自己对父母亲的诺言,终于考上了大学,而此时,我小学、中学的同伴们却一个个地放弃了学业。那些日子,全村的人都说我的大学是半路“捡”来的。说得多轻松啊!因为“捡”到了一个大学,所以我二次来到了兰州……

  焦爱琴的讲述,把我带入到了一个忘我的境界,我禁不住去看她充满青春活力的剪影:果然是一个优秀的女大学生,这一点,从她知识的全面和良好的修养中都可以深深地感觉到。同时,我再一次强烈地感悟到,三年的保姆生涯虽然有太多的难、太多的苦,但对焦爱琴来说那不是屈辱,也不是什么难以启齿的事情,而实实在在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形资产。不是吗?她今天的刻苦,她今天的执著,她今天的勤奋乃至她今天的成功,无不来自于那三年的磨砺和锻造,这不但影响了她的过去,肯定还会影响到她的将来。焦爱琴不但文字功底好,而且写得一手隽秀的好字,也很善于表达。她说:“我真没有想到,在我即将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关节眼上,在我面对沉重的就业压力的时刻,市委组织部对我这个素不相识的来自穷乡僻壤的农家求学女孩,给予了这么特殊的关怀与帮助,这不能不说是我的幸运与福分,不能不说是我们全家人的幸运与福分。”记录下她真实而感人的叙述,本身就是一篇好的文章,好的故事:

  当时,我心里一直在惦记着那位曾使自己的人生道路发生转折的老太太,渴望能再次见到她。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作为我们班的代表之一去甘肃工业大学大礼堂看演出,人坐在礼堂里,但心早已飞到了兰工坪那片曾留下自己美好回忆的故地。在演出演到高潮时,我悄悄地溜出了礼堂,飞奔出甘工大的校门。然而,眼前的景象却让我大吃一惊:那片熟悉的平房早已变成了废墟,但平房前的那幢黑糊糊的旧楼还仍然立在那儿,正是它,使我的思绪又回到了10年前。我很快就找到了那条曾留下我足迹和笑声的小巷道。在那幢旧楼里,我一眼就认出了与老太太对门的邻居王奶奶,当我告诉她我是谁时,她显得格外激动,说:“没有想到,10年前的那个小保姆如今变成了大学生!”当我问起她的女儿秀秀、那个曾夸奖过我的姐姐时,老太太一脸的愁云,只说了一句话:“她变坏了。”后来我才知道,秀秀姐姐因吸毒而被其母驱逐出了家门。当时,我为秀秀姐姐由我心中的“天使”走向堕落而难过了好久。

  半个月后,我找到了那位老太太。她知道我在兰州上大学后,高兴地说:“我算是做了一件善事!”我曾带过的那个小男孩,也已是一位翩翩少年。他的父母一听我们的学院离他家不远,又要求我做他们孩子的辅导老师。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10年前做他的保姆,10年后又让我当他的老师。如果是命运真要做出这样的安排,我完全可以再一次走进他们的家门!然而,在孩子父母的眼中,我仍然是10年前那个山旮旯里的“小保姆”,这深深刺痛了我的心。最后,我毅然加入到了学校组织的勤工俭学行列。每到假期,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在别的同学与家人团聚时,我正奔走在兰州的大街小巷,几年的家教虽然很累,却给我增添了不少生活阅历。

  小小年纪就经历的三年保姆生活,虽然有那么多的无奈,虽然饱尝了人间的酸楚,但它却是我人生历程中永不能抹去的一段。如果没有这段铭心刻骨的人生体验,我绝不可能有走进大学校门的今天。

  我感谢这段生活!

  在中共兰州市委组织部的关怀下,焦爱琴同学如愿以偿。

  时任中共兰州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长李希同志指出:“领导干部的选拔培养就应该从源头上抓起,做好基础性工作。从优秀大学生中选拔培养后备干部人选,有利于缩短人才成长周期,使年轻干部在基层工作中尽快成长起来,脱颖而出。1998年以来,我们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培养了一批好苗子,焦爱琴同学就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员……”

  (经历了基层工作的磨砺和共青团工作的锤炼,2008年3月,焦爱琴被任命为兰州市红古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选自本书的焦爱琴的故事《焦爱琴叩响命运之琴》,整版刊登在2001年6月25日《兰州晚报》上,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特写三:王润生,咱农民工的骄傲

  王润生,甘肃六建青年抹灰突击队队长,甘肃省第一个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的农民合同工。

  1984年,高中毕业,尚不足20岁的王润生走出家乡秦安的大山,第一次来到省城兰州。城市对他是那么好奇,林立的高楼,让他一下子对建筑这个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觉得,城市的美丽和老百姓的安居乐业离不开高楼大厦,草坪花坛,离不开辛劳而伟大的建筑工人。就这样,王润生当上了省六建的一名抹灰工,跟上师傅一点一点学起了技术。

  抹灰工是建筑业有名的“四大工种”之一,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有时一道工序要干上十多个钟头,年轻人十有八九都不愿干。外墙粉刷更是辛苦,工人站在吊篮里操作,七八月份,炽热的太阳晒得人能脱一层皮;而到了冬天,凛冽的冷风让人骨寒。由于工作的原因,抹灰工要经常和水泥浆打交道,手被侵蚀得到处是裂口。衣服往往是汗水与灰浆交融,凝固得像硬纸壳一般。铺贴花岗岩时,几十斤重的石块抱一天,晚上连腰都直不起来,手伸不展,路都不会走,再苦、再累也只有默默忍受,但王润生自豪地说,耸立的高楼大厦是建筑工人的光荣,是农民工的骄傲!

  王润生咬紧牙关,挺了下来,并且一干就是23年。“不管从事哪一种工作,只要立足岗位,学好技术,同样可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王润生说。

  1987年,他同十几个工友承担某单位住宅楼铺屋面的任务,整整干了两天时间,却因大家经验不足、技术不过硬,完工没几天,屋顶就被一场雨水冲得到处漏水,连续返了三次工才达到质量要求。返工造成的浪费让他十分心疼,从中他明白了一个理:抹灰工虽然苦了点,但是一项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干好不容易、干好同样有作为。甘肃六建这个光荣的集体中,先后涌现出了刘俊文、蔡具乾等省部级劳模及贺思贤等全国劳模,从这些先进人物身上,他懂得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含义,也坚定了他干一番事业的决心。

  他说,只有学好技术,立足岗位,干出“品牌”工程,才能有所作为。为此,他经常组织工友们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以师带徒”等活动,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使作业队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在工作中他大胆探索,善于钻研,独创的墙砖“麻袋片拍贴法”“满铺干贴抹浆法”,解决了抗震柱与填充墙之间的抹灰裂缝问题,克服了花岗岩、地板砖用“湿贴”等操作方法引起的空鼓质量通病,提高工效30%以上。这种墙面贴砖法,由于操作简单,省工省力,质量可靠,得到省建工集团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公司推广应用。就这样,他们干出了100%的优质活,也培养了一批年轻的技术骨干。他所在的作业队先后被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的称号。王润生本人也相继荣获“甘肃省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甘肃技术能手”等光荣称号。2006年又成为“甘肃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

  特写四:孙世怀,乐为家乡做贡献

  孙世怀是甘肃省第二建筑工程总公司项目经理,一位热心于家乡公益事业的年轻老板。1963年4月,他出生在临洮县窑店乡翻山村阴洼社一个农民家庭。上高中的时候,他就开始在假期里出去打工。他清楚的记得自己在康乐赶麦场、当麦客时的情景:一捆麦子一分钱,一天可以挣八、九元钱,一天割到黑,腰都直了。一个假期下来,他挣下的工资不但可以买一套新衣服,而且学费也就够了。“上学的时候,家里十分困难,穷得没钟,就听公鸡叫。叫二遍就要行动,叫到三遍走开就罚站了。”幽默、风趣的孙世怀回忆说。从家里到学校有七、八里山路,全靠步行,但是,艰苦的生活把他磨炼的无比坚强和智慧。他说,从此再也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1983年,高中毕业未能考取大学的孙世怀独自来到兰州,这是他第一次走出大山,来到繁华的城市。在段家滩一家牛肉面馆,他当上了一名小工,那段时间,他感到很孤单也很无奈,半夜3点多钟就要起来烧火、熬汤、剥葱,但心情是喜悦的,因为城市带给他的完全是另一种感觉。闲下时,他就蹲在路边看来往的车辆,看到有家乡的车驶过时就感到很亲切,渐渐地,他对新的生活充满了憧憬和希望。一个月后,深得老板信任的孙世怀开始在前面售票了,那时一天的工资是1元钱。第一个月的工资发了后,他买了一个收音机,然后径直就上了向往已久的五泉山,骑着摩托车照了相。后来,录音机、电视机、音箱、彩电等,他都是村里第一个买的。不多久,牛肉面馆变成了一个厂子的施工现场,孙世怀也就成了工地上的一名杂工。第一天,队长给他安排的工作是抱砖,一天下来,10个手指头血淋淋的,这让20岁的他实在有些吃不消。第二天,他来到了一群正在忙活的钢筋工跟前,好奇地看一个老师傅做钢筋圈,他就说我帮你做吧,老师傅说可以,做完后老师傅说,我看你年轻人还可以,给队长说一下,到我们这来干。就这样,聪明勤快的孙世怀成了一名钢筋工,并很快就有了长进,他边上主体,边看图,没人教,他就琢磨着自己学。一栋楼下来,他不但学会了看图,还深得大家喜欢。一年以后,他改行进入临洮窑店工程队当木工,主要负责技术。他干活很细致,从来不浪费材料,一栋楼干下来,只有两车垃圾。工程完工后,老板一高兴还给他发了脸盆、毛毯等奖品。

  虽然孙世怀没有任何的积累和基础,没有任何一点可以利用的资源,但他却有一个聪明的脑瓜,一副好身板,还有吃苦肯干的勤劲,加上当时的工地上像他这样高中毕业还参加过高考的学生凤毛麟角,所以他迅速地从民工群体中脱颖而出。再后来,他进入临洮红旗工程队,干了整整八个年头。他先是当技术员,后来又做预算员、施工员。在那8年里,他拿到了技术员、预算员、施工员证,并被评为助理工程师,在业务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一个楼的预算,有的4~5个人也得一个星期,他7天就做完了,当时没有计算机,都是靠手算。所有这些,为他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他尝试着自己去接工程,几年下来,他渐渐成长进步起来,事业越做越大,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几年后,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当上了项目经理。2006年被评为优秀项目经理,2007年评为高级经理人称号。

  现在,他把全村的年轻人都基本带出来了,大工一天100元,小工一天60元,包吃住,通过他的带动,全村人都致富了。

  成功以后的孙世怀,心里经常想着为家乡做点什么。

  临洮自古以来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这一点深深影响了他。孙世怀初中时的母校石家楼中学是一所初级中学,有一千多学生,但是学校的办学条件较差,2003年,他毅然出资10万元,用于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修建了学校校门、购置了教学设备、桌椅板凳、高低床等。为这,学校举行了隆重的仪式,欢迎他的到来,学生排成的欢迎队伍长达一公里,气氛十分热烈,学生代表给他戴上了红领巾,校长发表了激动人心的讲话,称他是学校的光荣,家乡的骄傲。县委县政府还给他颁发了“捐资助学先进个人”的牌匾,临洮电视台连续一个星期播放了他捐资助学的先进事迹。

  要致富,先修路。最近,他心里常想的一件事是把家乡的路要好好修一下,他说,要积德行善为后辈儿孙多作贡献。长期以来,家乡山路只能走架子车,现在他打算要把乡路和国道连接起来,他正忙着和乡政府一起申报项目,项目款如果不够,他打算剩下的钱由自己出资。村村相连,这条路修通以后,一路要经过七、八个村子,受惠人口将达到2000多人。

  现在,孙世怀想得最多的,是多搞几个项目,好更多地回报家乡,回报社会……

  人物一:赵宪,当上“主席”的农民工

  赵宪,甘肃临洮漫洼乡人。1979年,高中毕业后,他来到兰州石化公司打工,一干就是二十多个春秋。他背过二百多斤重的工业盐麻袋,拉过架子车,一天下来,他一个人要背二十多吨重的东西。赵宪挥洒着自己的汗水,将自己的青春留在了兰州石化。2003年,他当上了临洮装卸队队长。2004年和2005年,赵宪连续两次被公司评为劳动模范。2005年3月,被选为兰州石化公司农民工工会主席。成为甘肃省第一个农民工工会主席。“

  赵主席的管理公平、合理,我们农民工都佩服。在他的领导下,大家心齐了,我们不仅可以按时领到工资和福利,连称呼也变了!以往叫我们农民工,现在公司把我们当职工……”这是赵宪当选工会主席之后,工友对他的评价。赵宪之所以能当上工会主席,靠的是诚信,以诚相待工友,以信相待公司。

  农民工工会没有任何津贴和经费,赵宪基本上是一个义务主席,但就是这么一份义务工作,他也干得有声有色。

  以前,农民工都是自己租平房住,自己做饭吃。住宿环境很差,再加上有的农民工安全意识不强,到处乱拉电线,让赵宪放心不下。这些农民工大多都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万一他们倒下了,那整个家都完了。

  在赵宪的申请下,公司安排农民工统一入住公寓。在这个公寓里,赵宪还特意安排了图书室、电视室。此外,赵宪还办了个食堂,这个食堂带有福利性质,价格便宜,极大地方便了农民工兄弟。

  以前农民工的安全管理跟不上,时有事故发生。有一次一个农民工拉架子车时,不小心把腿砸伤了。“那时我们都没买人身保险,医药费只好从每个农民工的工钱中扣一些出来。”这件事对赵宪触动很大,于是,他向公司申请给农民工买了意外伤害保险。同时,在安全方面狠下工夫,规定只要去车间就必须戴安全帽,2米以上的装卸必须系安全带,一个小组配一个专职安全员。近几年,再没有发生过安全事故。进了城的小伙子们下了班没事干,就有些不安分了,为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赵宪组建了一个秦腔小组。这一来许多人工作安心了,业余生活也丰富了,酗酒、赌博、夜不归宿的现象没有了。后来,他们又组建了一支篮球队,并举办了首届农民工篮球比赛。

  那年春节,赵宪为农民工们买了水果、瓜子、饮料等,让他们在自己的食堂里热热闹闹地过了个新年。他们自编自演的“春节联欢晚会”让大伙乐了个够。

  人物二:满霞,盼着回家开小店

  初夏的午后,阳光明媚,垂柳婆娑,王满霞静静地坐在滨河路游览道的椅子上,一双圆圆的眼睛亮亮的,专注地看着滨河路如流的车辆,若有所思,样儿十分文静。圆脸,柳叶眉,秀气的鼻子,薄薄的嘴儿,一个很随便地拢在脑后的小辫,很清纯的样儿。

  她告诉我,自己家在会宁县河畔乡的一个小山村,村子很穷,家里也很穷。初中毕业以后就来到兰州打工,到现在已经有三年时间了,这三年一直在一家私营企业当保管。她说老板是父亲多年前的朋友,五十多岁,人特别能干,也特别好,特别关心人,经常手把手给自己传授技术,所以自己干得很舒心。我问她,出来打工适应不适应,人多车多,喜欢这个城市吗?满霞的回答很干脆:“喜欢。”她轻轻地说:“来到兰州,看到了黄河,看到了这么多人,看到了这么多车。晚上的黄河边特别美丽,觉得城市就是好!”说这话时,她把目光投向黄河,湍急的河流中,正有几只羊皮筏子在波涛中划过,有人向岸上招手……

  满霞感触最深的,是“城里人有文化,有见识,和农村的人就是不一样”。这几年,自己曾多次受到城里人无私的帮助,“城里人宽厚!”她深情地说。

  谈话中,我隐约能感到满霞被一种淡淡的忧愁所包围,那会儿,她不太开心,但临分手时,已显得很快乐了。她说,她非常感谢我给她讲了很多道理,还希望哪天再见到我,“你是作家呢,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作家!”

  大约过了几天,满霞先后两次给我打传呼,她说,她想见见我,自己有些想法希望能给我说说。事不凑巧,那两天,我忙得不可开交,只能让她下次再约。但是,从那以后,几个月又过去了,再也没有了她的消息。这不由使我心上多了份牵挂。我不知道满霞是不是还好,是不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因为她说过,自己想学门手艺,最好是电脑打字,她还说,落叶要归根,自己终究会回到家乡,回到父母身边,用新的见识去开一爿小店……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满霞还告诉我,家乡凡是在外走南闯北务过工的人,观念都大变了。庄上一户年轻夫妇,独生子都已13岁,二胎指标也有了,但人家就是不愿再生了,家里老人施加压力也不行。跟前一个村家家户户都有出门打工的,这两年年轻人的衣着打扮与城里人差不了多少,尤其是女子们,穿牛仔服,抹口红,耍人得很,就连上地干活,都穿着裙子,到了地头,才换衣服呢。她还说,外出打工挣了钱的人家,有的还用花格地板铺地,屋顶用压塑板装修,家里有了电视、VCD、洗衣机等电器,就连席梦思床都用上了,村子虽然还是过去的村子,但农家的生活已经有了许多“城里人”的色彩。

  人物三:春瑞,只想做个北京人

  2002年初冬的一天,我和从北京回家探亲的王春瑞围着火炉,面对面坐在秦安大地湾的一家小饭馆里,听她讲述自己如诗的梦想。

  王春瑞是秦安县五营乡王家阳洼村人,那里是名扬中外的大地湾史前文化遗址的近邻。但今天,感觉她已是一个地道的北京女孩了,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打扮、谈吐令你怎么也无法想像几年前,她还是一个拙朴的山村女娃。

  初中毕业那年,总想看看外面世界的春瑞来到兰州,照顾一个病中的老人。那会儿,她十六岁半,正是城里孩子在妈妈怀里撒娇的花季。“虽然在农村长大,但一直上学,所以初来兰州感到特别累,总有做不完的事,除了中午休息一个小时,一天都在干活。”“感到特别受歧视,自己也很自卑。好多应该说的话都不敢说。很多事人家冤枉了,我也不能辩白,人家说错了就错了。关键是思想上没沟通,语言上有障碍,感情上也有距离。”春瑞说,一个在小山沟里生活了十几年的小女孩,又没有多少文化,来到梦寐以求的城市,望着灯红酒绿的高楼大厦,背着书包的同龄人,身着时髦的青年人,觉得自己很可怜,真是应了那句歌词:“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外面的确有很多美好的东西,但你没有知识没有金钱的时候,一切都是那么无奈,只能品味生活的辛酸。但很快,春瑞就融入到了城市生活之中,从使用电器,到饮食起居等,渐渐地,都习惯了。“生活上比想像的好,一看兰州特别好,就没想着再回来。”说这话时,她自个儿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

  就在这户人家,发生了一件震撼春瑞心灵的事:那天中午,病中的老人正在输液,忙碌了许久的春瑞坐在床边的沙发上陪老人,坐着坐着,就睡着了,她实在太累了。不知啥时候,就听老人有响动,她忙睁开眼,喊来老太太。这时,老人已不会说话了,两行浊泪从他沧桑的脸颊静静地流下来。老太太疑惑地问:“你哭啥呀?可笑不。”可谁也没有想到,老人的生命之火就此熄灭了……

  这本来并没有谁的什么责任,但善良的春瑞却十分的内疚,她说:“那些天,我觉得特别特别的难受,我觉得是我没有照顾好老人。为了这个,我给自己的好朋友写了一封信,信写得的好长,有10页。写着写着就写下来了,那么厚。那天晚上,写到两点了。”经历了这一场生离死别,目睹了这户人家随之发生的矛盾冲突之后,少年春瑞感到自己一下子成熟了。

  18岁那年,春瑞离开兰州,来到向往已久的北京,帮在部队医院工作的一个远房表哥家照看孩子。

  “同样是打工,但我觉得一切都变了。表嫂总是鼓励我,说你干得很好!”说这番话时,春瑞亮亮的眼睛闪动着,很漂亮的样儿。

  “在北京的两年半,最大的收获是观念变了。我觉得表嫂对我影响特别大,尤其在做人方面,经常给我讲一些人生道理,她说的总是特别好。我渐渐懂得,一个人如果没有责任感,不守信用,是被人所不齿的!”她又说,“在北京,感到人的素质特别好。有一次,我去买菜,自行车倒了,马上就有一个军人走过来扶了起来。还有,每当嫂子夜里给我盖上蹬掉的被子的时候,我非常感动,这虽然是一件非常小的事,但这就是‘家’的感觉,对我来说,这种感觉是多么幸福啊!我也就想着自己也应当这样去对待别人,这就是我学到的东西。”春瑞还说,从此我感到,自己也应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看着春瑞飘逸的齐肩秀发,我问她这次从北京回家探亲,一切还习惯吗?

  春瑞很率直:“回来感到了不习惯。第一是卫生差,进了厨房没法下手。洗菜水又不方便,吃的特别单调,院子里味也重,许多方面都不适应了,环境差别太大了。”她略作停顿,继续说,“农村人跟城市人相比,各个方面太原始,很不公平的。农民每天披星戴月,接触的都是土地,一天到晚总是很忙很忙,老要想着家里的那几亩地,其实种上三五亩够吃就行了,再说,地上也得不了多少,可就是撇不下。再说,都什么时候了呀,邻居和父母亲还会说,好出门不如在薄家里转,这怎么行呢?”

  “回来后周围的同学觉得我没有变多少,但实际上自己感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是没法沟通,说不到一块去了。这并不是嫌弃了家乡,嫌弃了父母亲,我是在这里长大的呀!但真正的民工变化不大。我哥哥虽然也在兰州打工,但他是在建筑工地上干的,接触的还是那些民工,生活方式、工作环境,接触的人都没有变,所以变化不是特别大。农村脱贫关键要转变观念,观念变了,很多问题也就解决了,就会朝那个方面努力的。”

  和春瑞从小一块玩大的同学王芳虽然已是天水师范四年级学生,但也惊叹于她的变化:“我觉得她的一口普通话特别准确,还有她的经历。通过这几年在外面锻炼,经的事多了,很多事也就不放在眼里了,很多事看开了,特别是她说,我以后再不回来了,把我惊了!”王芳虽然书读得多,但对自己儿时这位只有初中文化的同伴却是佩服有加。

  “观念要变,但传统中好的东西不能丢,农民的优良品质不能丢。”春瑞对我的观点表示赞同。不过,春瑞最大的愿望,是做一个真正的北京人。虽然,这个愿望是那么难以实现……

  人物四:佳蔓,想当村长的女孩子

  “我想回到家乡,当一名村长。如果能当上村长,我一定能带领乡亲们走上一条共同富裕的道路!”

  给我说这句话的,是一个从临洮农村走出来,在外地打工拼搏多年,并初步实现了自己梦想的女孩子何佳蔓。2009年7月,佳蔓在兰州注册成立了甘肃同天源广告设计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庆典、礼仪、策划、会展服务、室外广告等业务,并且起步良好。但是,这位25岁的小老板的心思却并不在这上面,她说:“我现在天天想的是,怎么能够在家乡白塔村建一个蔬菜交易市场,帮助乡亲们发展蔬菜产业,走上一条富裕之路。”

  2009年11月3日,佳蔓驾驶着才跑了800多公里的崭新的本田锋范红色私家小车,行驶在兰临高速公路上,她要去老家考察两个养殖场项目。看着佳蔓秀丽的面庞,入时的打扮,娴熟的驾驶技艺,听着她美好的设想,我禁不住赞叹:进城打工真能锻炼人!

  她抿嘴一笑,说:“虽然我的家乡在临洮也属洮河灌区,有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和发展条件,但人们的思想观念仍然比较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依然比较低,从事流通和第三产业的人还是比较少,我真的想利用这几年在外面学到的市场经济知识,帮助乡亲们共同致富。”

  佳蔓说,我从小虽然家里不富裕,可是我老有新衣服穿,经常有好吃的零食吃,原因是父亲十分爱我,很多人都劝父亲说,一个女娃娃用不着对她那么好,女娃娃长大了迟早都是别人家的。可是父亲对他们说,不管我自己穿的多破,我都要让我的娃娃穿新衣裳,我那时还很小,但是这句话我记住了,而且对我印象非常深刻,我在想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孝顺他。虽然我是一个没妈的孩子,但是有父亲的疼爱,我也是一个幸福的孩子。我们爷俩就这么相依为命的生活。父亲为了生活买了辆农用三轮车跑运输,有时候去山里赶集一走就是好几天,所以在我七岁的时候我就自己会做饭了,学着自己照顾自己,当别人夸我懂事的时候,父亲很欣慰。现在想起来小时候的苦难并不是一种不幸,反而成了我的一笔财富。2000年我读高中,看着村里和我差不多大的姑娘上完学后,都出去打工了,我也很想去,可是父亲不让我出去,怕我出去后再也不回来了。但是我不想一辈子都这样生活下去,想要改变命运就必须要走出去,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于是,我瞒着父亲从家里偷偷地跑出来了。在兰州,我先后干过很多工作,当过餐厅服务员、收银员、商场导购、也做过办公室文员等工作,受过很多委屈,也遭遇过很多挫折,但却懂得了怎样做人,学会了怎样做事。干得最长的一份工作是在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协会,在这里干了三年。也是在这个平台上,我学习和积累了许多知识,从心里,我一直很感激协会给我这个锻炼学习的机会。也是在这里,受到了康会长的启发,让我一直有个想法,要带动我们那里的人致富。

  说这番话时,佳蔓秀丽的脸庞变得神色凝重,亮亮的眼镜片下透出坚毅的目光。也是这一趟行程,让我对自己这位家乡的年轻人有了更深的了解:我的老家在白塔村黄家滩,而她就生长于一条洮惠渠之隔的白塔村杨家庄。从这位年轻姑娘的身上,我分明感到了家乡的变化,正像此时行驶在高速路上一般,犹如驶上了加快发展的快车道……

  可是,怎么才能带动家乡的发展呢?

  佳蔓说,我做了深入了解,认为应该建个蔬菜交易市场。我们白塔村就坐落在临洮玉井镇,村子地处甘川公路和兰临高速公路交汇处,距省会兰州92公里,到临洮县城仅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十分便利。村西有一条美丽的洮河,东边有东干渠,还有一条洮惠渠从村子里缓缓流过,水资源丰富,灌溉非常方便,气候、土壤均适宜多种蔬菜的种植和生长。另外,白塔村周边辐射3个乡镇,25000多户人家,每年蔬菜种植面积达一万多亩,种植的品种丰富,主要有:大白菜、甘蓝、番瓜、萝卜、洋芋、辣子、西红柿、茄子等。但每当价格不好的时候,一车1000公斤的精装甘蓝甚至卖不到20块,一车1000公斤的精装白菜售价4块钱,依然无人问津。大批无处存放的甘蓝、白菜只好被菜农当作“垃圾”一样倾倒,有的甚至就烂到地里边。然而,这里的村民大多以种菜为主要经济来源。这么下去,他们怎么才能致富,才能发展呢?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我分析了一下,首先是菜农种植蔬菜的面积扩大,产量普遍提高,品种单一,经营粗放,大路菜多,精细菜少,技术含量不高,缺乏特色。其次是油价的上涨,使运输成本提高,严重制约了蔬菜的外销。再次就是农民种植蔬菜缺乏组织引导和技术指导,种菜缺乏目的性,别人种什么自己就种什么,什么好种就种什么,当年什么好卖来年就种什么,不愿下工夫提高种植技术和产品档次,缺乏对市场行情的正确把握,结果造成第二年蔬菜卖不出去或卖不上好价钱,出现“菜贱伤农”的情形。归根结底是产业化经营程度低,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差。

  我的一位亲戚就多少次地遭遇过这种尴尬的情况,他说:“一大早拉菜出门,嗓子都喊哑了,卖不上价不说,经常到天黑还卖不完,腐烂变质是常有的事。即使偶尔来一两个外地客商,他们也都在菜农之间来回杀价,菜价始终上不去。”

  “怎么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我觉得,一是目前周围几个乡镇没有一个农产品交易市场,如果能在白塔村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农产品交易市场,一定会大力促进当地农产品交易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二是有了方便的交易市场和畅通的销售渠道,中间环节减少了,农民就可以得到更多的实惠。”

  她说,我初步预计,市场的规模需占地面积70亩,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总投资500万元,流动资金200万,主要用于蔬菜的收购和储存。市场建成后,每年可以收购各类蔬菜500吨,平均收购价格按每斤一元左右计算,农民一亩地可以增加收入600多元,每年可以给国家上交税收20多万元。

  佳蔓说,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首先从政策方面,希望政府切实加大扶持农业生产力度,帮助农民建设蔬菜大棚,在调查了解市场需求及导向的基础上,鼓励农民扩大种植规模,在种植品种和技术上对农民进行培训和指导。如果市场建好了,蔬菜种植面积少了或有的农民不种植了,那市场也起不了任何的作用。其次就是资金问题,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集体入股投资也是一个办法,但还是需要政府的支持。

  虽然这一切都还只是设想,只是打算,但我却从佳蔓的设想和打算中,从这位胸怀远大,头脑灵活,敢作敢为,热望回报故乡的姑娘身上,看到了白塔村欣欣向荣的明天。我想,只要有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有各有关方面的通力合作,佳蔓带领家乡人民共同富裕的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从满霞、春瑞和佳蔓的讲述中,我深切感受到,这些星星点点难以觉察的变化,在每个劳务输出人员的身上,还有他们的家庭中发生着,组成了当代农民走向文明,追求美好生活的又一重要篇章。而且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还在持续,还在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