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广阔天地显身手

      毛泽东主席“六•二六”指示发表后,中央决定,在全国撤销专为高级干部设立的保健机构,取消高级干部专职保健医生和保健护士的制度,并向群众开放专为高级干部看病的医院。接着,一场史无前例的“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群众运动率先在北京、上海和天津三大城市开展起来了。

  1965年的中国大地上,春潮涌动。广大农牧民群众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各地城市医院、医学院校、卫生和医药科学研究机关,响应号召,迅速行动起来,把卫生工作的重点转向农村,为五亿农民服务,谱写了一篇篇感人的历史篇章,描绘了一幅幅动人画卷。

  “我国医疗卫生史上这一前所未有的大迁徙是人们对理想的大挑战,对人类战胜恶劣环境的大挑战,只有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代,人们才能有这样大的气概、这样大的魄力,中华民族固有的那种无私奉献精神,在那个年代表现得尤为特殊,尤为自然,尤为淋漓尽致。他们是那样的无怨无悔,思想感情是那样的一致,那样的团结,工作是那样的认真负责,医患关系是那样的和谐融洽,那样的相互信任。”

  思想下乡 医生下乡 药品下乡

  新华社的消息说,在城市卫生工作人员中间,正在形成一个“到农村去,为五亿农民服务”的热潮。今年上半年,全国参加第一批农村巡回医疗队的县级以上城市医院的卫生工作人员,总共是29 000多人,而参加第二批、第三批农村巡回医疗队的人数,远远超过了这个数目。第二批、第三批巡回医疗队在政治思想、医疗技术等方面的准备工作,比第一批更加充分,组织形式也多种多样,更加适应农村的需要。除了巡回医疗队以外,山东、山西、福建等省的一些城市医院和县医院,抽调了成套的医疗技术人员和设备,组成了“流动医院”上山下乡,同时还派出医疗小组,到周围村庄巡回医疗。

  生产和供销药品的部门,也把让农民用到质量好、疗效好、价钱便宜的药品,当做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一些基层供销单位,还到农村巡回销售成药。生产医疗器械的部门正在适应农村医生的需要,积极试制和生产价廉物美、携带方便的小型常用医疗器械。

  各地医药卫生工作者,把培养政治和技术质量好的农村卫生人员,当成头等重要的任务。有的到农村举办农村医学系或医学专科学校,有的在劳动大学农业中学附设卫生班,有的在公社或生产队举办短期训练班,实行“社来社去”的办法和半农半读的教育制度,替农村培养亦农亦医的医生和不脱产的卫生员。有些城市的医疗、卫生防疫、医学教育和医学科学研究机关,正在从城市延伸到农村,负责一个县或几个区的医疗、预防和培养农村卫生人员等农村卫生基本建设工作。一批政治思想好、技术好的城市医务人员也提出申请,志愿到农村去扎根,充实农村医疗机构,长期参加农村的社会主义卫生建设。

  让农民看得上病,用得上药,还要让农民看得起病,用得起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合理地降低药价和收费标准,推广经济有效的土方土法,实行合理用药,防止浪费之外,各地正在因地制宜地研究摸索便利农民看病的医疗制度。

  许多医务人员通过参加农村巡回医疗队和农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受到了深刻的阶级教育,思想感情和医疗作风起了显著变化。一些城市医院和县医院正在改变分科太细、层次过多、关门办院、坐等病人等不合理的制度。一些高等医学院校正在打破老框框,一面采取既积极又稳妥的步骤,对学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一面延伸到农村去举办分校和训练班,替农村培养又红又专的卫生工作人员。

  要面向农村

  怎样加强农村卫生工作,怎样解决农村对医药的迫切需要?

  7月27日,卫生部邀请首都参加第一批农村巡回医疗队有关人员座谈怎样加强农村卫生工作问题。大家得出一致的结论:农村是卫生工作者的广阔天地,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我们的医院、医学教育、医学科学研究都必须进行改革,面向广大农村,为五亿农民服务。

  参加这次座谈会的有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医学院、中医研究院、北京医院、同仁医院、友谊医院和北京中医医院的巡回医疗队正副队长黄家驷、叶恭绍、朱颜、邓家栋、徐荫祥、钟惠澜和郗霈龄,以及张孝骞、林巧稚、周华康、李洪迥等各科专家教授30多人。他们根据自己在农村几个月的实践体会,对做好农村卫生工作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

  许多人都谈到了卫生工作在农村扎根的问题。大家认为,城市医院除了应该抽出骨干力量充实基层,和继续派医疗队下乡外,还必须培养当地的医务人员,尤其是农村不脱产卫生员,他们是农村开展防病治病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黄家驷、北京医院医疗队的同志等着重介绍了他们举办半农半医班和培训不脱产卫生员的体会。大家认为,卫生员是很受农民欢迎的,今后要采取具体措施,重视和加强对卫生员的领导,使他们的医疗技术不断巩固提高。

  大家还有一个共同体会:为农民服务就要考虑到使他们少花钱而能治好病。不少人认为,针灸应该在农村大力推广。中医研究院医疗队副队长朱颜介绍:他们在农村三个多月治疗了37 000多人次,其中一半以上都是用针灸治疗的,这种方法既简便而又安全有效,深受农民欢迎。其他像按摩、拔火罐、贴膏药等也是很好的疗法。在用药方面,大家建议药品生产部门要生产和供应农村需要的常用药。朱颜和郗霈龄还主张多开小方小药,有些民间土方草药也有作用,它既能因地制宜,又能因时制宜,农民容易接受。

  各医疗队在农村还作了许多卫生宣传工作。大家认为加强农村卫生宣传,普及卫生知识,是一项重要工作。如果能利用各种形式反复向农民宣传预防疾病的常识,那么,目前农村有些疾病如肠胃道疾病、沙眼等,就有可能减少发生。

  大家对基层卫生组织、医学教育、医学科学研究、药械生产以及城市医院面向农村等方面的问题也发表了许多意见。

  座谈会由卫生部钱信忠部长和副部长史书翰同志主持。

  钱信忠部长在座谈会上发表讲话。他说:我国部分农村经过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以后,农村面貌起了新的变化,农业生产有了新的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医药卫生人员都应该考虑卫生工作如何更好地为农村服务这样一件大事。他还指出:农村是卫生工作者的广阔天地。农村有五亿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因此,我们的医院、医学教育、科学研究都必须进行改革,要面向广大农村,为五亿农民服务。

  钱信忠鼓励大家要再接再厉,继续到农村去,为做好农村卫生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并且把农村巡回医疗队的好思想好作风在城市中发扬光大。

  把最好的医生派下去

  8月5日,北京市卫生局召开全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干部大会。参加会议的有市、区、县的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的负责干部,共850多人。

  会上,北京市卫生局党组书记阎毅作了关于将全市医疗卫生工作重点转向农村,为农民服务的报告。他首先指出,几年来北京市的医疗预防工作,在取得不少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突出表现在贯彻面向工农兵的方针不够,没有很好地为广大农民服务;城市医疗机构、医疗制度还存在着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情况。为了迅速改变这种情况,将医疗卫生工作重点转向农村,为农民服务,力争在较短时期内基本上解决农村的医药问题。他对城市和农村的医疗卫生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在农村方面,必须加强医疗预防组织的建设工作,今后在人力、物力、财力的使用上应着重放在农村,整顿健全现有的医疗组织,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县级医疗机构要改变向城市医院看齐、分工过细、强调“正规化”的现象;医疗、防疫、妇幼等卫生工作互不结合的倾向,也要改变;县医院要马上抽调更多的人员下到农村,要建立健全公社以下的医疗预防网,生产大队设半农半医医生,生产队设不脱产卫生员;医药费用力求降低;也要组织适应农村、价廉、使用方便的医疗器械的生产等。在城市方面,要继续组织城市医务人员下农村进行巡回医疗,做到郊区每个公社有一个医疗队,人员五到十人。在下去的人中,有的要长期留在农村,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结合下乡,城市医院应本着有利于提高质量,有利于病人,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等原则进行改革。护士学校改为半工半读,两年的护士学生可到医院做护士,顶替出有培养前途的老护士,由医学院校培养为医生。要进一步整顿分级分工医疗,增设街道医疗点,改变住院、门诊的集中情况。

  卫生部部长钱信忠到会,并作了重要指示,他着重讲述了城市卫生工作如何为农村服务,如何把工作重点转向农村的问题。他号召大家立即行动起来,迅速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转向农村,为广大农民服务。

  北京市副市长崔月犁在会上讲了话。他着重指出:北京农村的医疗力量与城市比较,相差很大,今后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转向农村,这不是临时的措施,而是长远的方针,是缩小城乡差别的具有战略意义的行动。因此,城市医务人员下乡也是长期的,而不是临时任务。对知识分子来讲,下乡就是一个革命。他要求各医疗机构的负责同志,要先把好的医生下到农村,创造好的先例。

  扎 下 根来

  8月12日,卫生部、教育部联合发出《关于在农业中学举办卫生班的联合通知》。通知说:“凡举办农业中学的县、市应根据需要的可能,积极在农业中学设置卫生班,为农村培养卫生技术人员。”

  同日,卫生部邀请出席全国农村医学教育会议的农村基层卫生工作人员,座谈卫生工作如何面向农村,更好地为五亿农民服务,为农业生产服务的问题。

  会议认为,要使卫生工作普及到农村的每个角落,在农村扎下根来,必须采取革命措施,继承和发扬革命军队和老解放区培养卫生干部的经验和优良传统,多快好省地培养出大量不脱产的卫生员和半农半医的农村医生,建立起一支适合农村需要的又红又专的农村卫生队伍,把农村的医疗卫生网普遍地建立起来。

  来自全国各地的卫生工作者和医学教育工作者代表,在会上介绍了各地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农村基层医务人员的情况和经验。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经举办了几百所半农半读的卫生学校和短期的卫生员训练班,有90多所农业中学设立了卫生班,有些高等医学院校和城市医院组织的农村巡回医疗队,也在农村就地培养基层卫生人员。现在,全国各地农村已经有了一批不脱产卫生员和半农半医的医生。他们生活在群众之中,劳动在群众之中,和农民群众有着密切的联系。农民有了小伤小病,他们能用经济、简便、行之有效的方法,替农民就地治疗,并且积极地进行各种预防工作,减少农民得病的机会,对保护农村劳动力起了很大作用。许多地方农村中的大部分防病治病工作,是由不脱产的卫生员和半农半医的农村医生完成的。会议认为,这支群众性的卫生队伍是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最好形式之一,要发展和巩固这支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除了要帮助他们解决物质条件的困难和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技术水平之外,更重要的是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他们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帮助他们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五亿农民,为广大的社员群众服务的思想,做又红又专、又会劳动又会治病的农村卫生工作者。

  参加会议的代表们还认为,坚持以半农半读的方法培养半农半医的卫生人员,采取从公社、生产队招收一批政治思想好、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中学毕业生或小学毕业生,经过短期训练仍回到公社或生产队去的“从社队来,到社队去”的办法,是普及农村医学教育的重要途径。

  许多代表在交流经验时还谈到,在培养农村卫生人员工作中,必须实行“中西结合”,既学一些中医的治病方法,也学一些西医的治病方法,特别是要从农村实际需要出发,多学一些像针灸、按摩等这样的经济简便、行之有效的医疗方法。农村卫生人员不仅要学会防治小伤小病的医疗技术,而且要学会各种预防疾病的知识和本领,在以加强饮水卫生、粪便管理和除“四害”为中心的农村卫生运动中,发挥领导和骨干作用。

  钱信忠部长和张凯、史书翰副部长都在会上讲了话。他们希望农村基层卫生人员,听毛主席的话,按毛主席的指示办事,积极参加农业集体生产劳动,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政治和卫生业务水平,更好地为五亿农民服务。

  做白求恩一样的战士

  8月14日下午,中山公园音乐堂气氛热烈,群情振奋。北京市卫生局在这里举行农村巡回医疗队报告会。3700多位医务工作者和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干部参加大会。会议总结了第一批和第二批农村巡回医疗队的工作成绩和经验,并决定组织1600多人参加的第三批农村巡回医疗队。

  北京市卫生局阎毅副局长指出,农村巡回医疗队是一支革命工作队,一方面要改变农村缺医少药、卫生水平低的现状,使农村逐步地解决广大社员需医需药的问题,讲究卫生,移风易俗,战胜疾病;另一方面,医疗队成员在为农民服务中,需改造立场、观点、方法,批判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世界观,逐步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范瑾副市长讲话,她勉励参加巡回医疗队的医务工作者深入农村后,要广泛地接触社员群众,和社员群众在共同斗争、共同生活中建立阶级感情,急群众之所急,乐群众之所乐。在工作中要突出政治,要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听毛主席的话,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一切工作都要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千方百计地为农民着想,防病治病,特别要研究适合农村的简易有效的治疗方法,便利群众,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做好人民的勤务员。要像毛主席教导的那样,做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白衣战士。

  卫生部副部长张凯在讲话中着重说明了城市卫生工作为农村服务的重要意义。他说:在全国一片大好形势下,城市卫生工作必须面向农村,更好地为农民服务。城市医疗卫生单位应该立即行动起来,迅速地、积极地组织医务人员到农村去,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建设。目前,全国已经有三万多医务工作者下到农村,受到广大社员群众的热烈欢迎。最后,他勉励全体去农村的医务工作者,好好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在工作上思想上取得丰收。

  大学里走来农村娃

  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兰州、昆明、太原、温州、佳木斯等地一批高等医学院校,为了适应农村需要,纷纷“伸腿”到农村,就地为农村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能文能武、能防能治的公社医生。

  各校的农村医学系或农村医专班,主要是采取“从公社来、回公社去”、推荐与考试相结合的办法从农村招生的,修业年限一般为3年,毕业以后仍旧回到农村。如兰州医学院农村医专班的50名学生,来自省内张掖、武威、定西、平凉、天水、庆阳6个专区的农村。他们明确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学习,为解除阶级弟兄病痛而学习,树立了红在农村、专在农村,全心全意为农村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思想。

  这些农村医学系或医专班的教学安排,多数是采取第一年少而精地学习医学基础理论,后两年结合实际边看病边学习的做法。有些学校还根据反复实践、反复认识的原则,分段安排教学。由于各校在筹办农村医学系或医专班的过程中,曾先后组织教师、医生深入农村调查研究,认真体会广大农民对防治疾病的要求,因而在教学内容上都能注意从农村的实际需要出发,主要讲授当地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知识以及护理、中医针灸等技术,着重实际技能的训练。

  高等医学院采取多种方式“伸腿”到农村办学的做法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和农村各级干部的积极支持。许多社队干部说:“社里来,社里去”的办法好,我们需要亦农亦医的医生。他们纷纷认真选送优秀的知识青年入学。“要改变山区卫生面貌,一定得有一批土生土长的骨干才好,现在上门招生,还不快拣好的送!”当地的社员群众更是高兴地说:“这回从咱们队上挑人去学医,他们都是土里生田里长的,将来看病准贴咱们的心。”“解放前只有有钱人才能上学当医生,眼下北京医学院到社员群众家里来招学生,这只有毛主席、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办得到。”

  卫生战线涌热潮

  12月29日,《健康报》头版刊发消息:“卫生工作在毛泽东思想光辉照耀下的空前壮举,全国十多万医务卫生人员到农村为农民服务”。

  消息说,我国广大医药卫生人员热烈响应党和毛主席的伟大号召,纷纷组织医疗队到农村为农民服务。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县以上卫生机构参加农村巡回医疗队和其他形式的医疗卫生组织到农村去的医药卫生人员,先后达到15万余人,目前在农村的有12万多人。并且还有一些医药卫生人员到农村去作“种子”,安家落户,长期为农民服务。这是卫生工作在毛泽东思想光辉照耀下的一个空前壮举。

  党中央和毛主席发出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后,全国卫生战线立即掀起了一个声势壮阔的到农村去,为五亿农民服务的热潮。各省、市、自治区成千上万的医药卫生人员,组成医疗队、卫生工作队、流动医院及其他形式的组织,一批又一批地开赴农村。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浙江、福建、江西、山东、安徽、广东、广西、湖南、河南、贵州、陕西、青海、宁夏等省、自治区,在11月中旬,都已有1/3的城市卫生人员到达农村开展工作。其中,江西、广西、福建、浙江、贵州、宁夏6省(自治区)下去的城市卫生人员达到40%以上。

  卫生人员下到农村后,发扬了革命精神,不怕艰苦,不怕困难,开展疾病预防和巡回医疗。为了使农民兄弟治好病少花钱,他们创造了许多办法,适应农村的物质条件,成功地施行了各种手术,使许多病人恢复了健康,使一些危急病人得到了挽救,使不少盲人重见了光明……

  医疗队在农村防治疾病的同时,在当地党政的领导下,大力开展了农村卫生人员的培训工作和其他农村卫生建设工作。他们到农村后,发扬自力更生、勤俭办学的精神,开办了许多不脱产卫生员和半农半医医生训练班。

  一支密切联系群众的亦农亦医的新型农村卫生人员正在逐步成长起来。广大社员群众对于培训农村卫生人员表示了热情的赞扬和支持。他们说:“毛主席替咱想得真周到,派来医疗队看病,还培养咱身边的医生。”广大群众对半农半医十分欢迎,称他们是“会看病的社员,能种田的医生”。

  医务工作者们在农村开展各项工作时,坚持同社员群众打成一片,同劳动人民建立了深厚的阶级感情。在各个医疗队里都出现了许多忘我救人的好人好事。许多医务工作者热爱农村卫生工作,纷纷要求扎根农村,到农村安家落户,长期为农民服务。

  在大批城市卫生人员下乡的同时,许多城市医疗卫生部门还“伸腿”到农村,与农村卫生组织建立固定协作关系,全面支援农村卫生建设。有的城市医院和医学院校,采取包县的办法,与各县建立固定的长期的支援协作关系,有的城市医院在农村开办分院,直接为农民服务。

  与此同时,许多专家和教授认为,医学科学研究也要坚决贯彻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为此,首都许多医学方面的专家、教授和研究人员开始选定一些农村常见病和多发病作为课题,进行防治这些疾病的科学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所属在京和外地研究机构的400多名研究人员,先后组成了60多个专题研究小组,到各地农村进行预防、治疗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以及防止农药中毒、农村儿童保健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不少研究小组已获得了初步成果。

  许多医学专家、教授还注意研究有效、经济、简便、安全的防病和治病办法,以便在广大农村使用和推广。

  实践证明,组织医药卫生人员上山下乡为五亿农民服务,是卫生工作和卫生队伍革命化的一项极端重要的措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