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决战——中国西部农村反贫困纪实序言(一)

  报告文学

  《世纪决战——中国西部农村反贫困纪实》

  姬广武 著

  序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贫穷和饥寒如同挥之不去的梦魇,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人们。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同贫穷与饥饿抗争的历史。尽管成就巨大,但反贫困之路依然曲折漫长,贫困问题依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1945年,“消除贫困”的庄严字句被写进了神圣的联合国宪章,从而拉开了现代人类反贫困事业的序幕。

  20世纪70年代,全球性的粮食危机,再次让人类感受到“饥饿与贫困共生”的可怕。于是,在1974年世界粮食会议上,人们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10年内做到没有一个儿童因饥饿而死亡,没有一个家庭害怕第二天没有面包吃。197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第20届大会决定从1981年起,把每年的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旨在唤起公众注意长期存在的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敦促各国政府和人民采取行动,增加粮食生产,更合理地进行粮食供应分配,努力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1979年,在联合国的“世界农村改革和发展大会”上,又通过了被称为《农民宪章》的原则宣言,把消除贫困作为世界发展的首要目标,建议各国政府采取从土地改革到国际合作及援助等十大措施,以促进各国消除农村贫困的工作。

  现在世界大约有60亿人口。尽管全球处于饥饿状态的总人数已经从1970年的9.6亿人降到现在的8亿人,但饥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仍高达13%左右。如果把贫困线定在每天每人1美元的标准,那么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在低收入国家,5岁以下的儿童有50%营养不良;由于营养不良,这些国家的儿童有20%活不到5岁。贫困人口中有6亿人属于赤贫,生存问题受到严重威胁。粮食短缺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显得尤其突出。据估算,发展中国家有1/5的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在非洲地区,有1/3的儿童长期营养不良。全世界每年有600万学龄前儿童因饥饿而夭折。全球约30个国家陷入粮食危机,世界上仍有超过10亿的绝对贫困人口生活在每人每天1美元的标准之下;大约8亿人处于食物不安全状态,或者因为食不果腹而不能正常劳动、健康生活。而贫困人口分布的地域差异又很大,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是世界贫困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其中又以南亚、东非、中非与南美安第斯山地区的贫困人口最集中、贫困度最深。

  贫困,成为人类共同的难题!

  但人们并没有在贫困面前无所作为,而是向贫困发起了一次又一次更为坚决有力的回击。近年来,世界各国反贫困的力度越来越大,成效越来越明显。1995年3月,各国首脑云集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联合国社会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一致同意将1996年确定为“国际消除贫困年”,同年12月,联大又将1997年至2006年确定为第一个“国际消除贫困十年”。在这个历史性时刻,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作出庄严的承诺,中国将在20世纪末消除绝对贫困。